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学普及
天然林保育,如何处理保护、禁伐与利用的关系?
作者: 大兴安岭站 更新时间: 2018-01-30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天然林面积1218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4%;天然林蓄积122.96亿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83%。天然林对我国森林资源而言至关重要,在天然林资源数量和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下,1998年起我国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并将其列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任务。在天然林保护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保护、禁伐与利用等相关概念。保护是不是意味着完全的保护? 禁伐是不是完全的不利用? 沈国舫先生基于长期的思索研究,回答并诠释了这一命题。


  沈国舫先生(以下简称沈先生)是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森林培育学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以来,沈先生除了在人工林培育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中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之外,也始终关注着我国天然林的经营、保护与利用问题。

(上述图片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1.天然林的特点

  沈先生认为天然林具有不同于人工林的特点:

  首先,天然林的树木个体是未经人为选择的,其成长过程更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林分为异龄林。

  其次,天然林的林分结构未经人为安排,其结构相对复杂,形成因素也多是由各种生态过程影响而成的,多为混交林。

  再者,天然林的林地环境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林木的生长行为,包括竞争及协同等主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换句话说,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改善环境以适应林木的生长,而天然林则是林木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

最后,天然林林木分化较明显,与人工林速生丰产的特点不同,天然林的林分成熟取决于环境因子及林木自身情况; 生长的快慢不一,成熟时的蓄积量因组成林木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

沈先生提出,天然林可以细分为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及其过渡类型的原始(生)次生林3 种类型。天然林有各种各样的,有高产的,也有低产的; 有功能齐全的,也有功能退化的。相对于人工林,天然林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功能较强,碳汇功能一般,地力维持能力较强,生产力水平取决于经营水平而不定,在原自然地带对区域及立地有较强的适应性。

丹清河林场蒙古栎低质次生林

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桦树天然次生林


2.对天然林保护的认识过程

  依循沈先生对森林及林业建设思想的认识轨迹,对天然林保护的认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认识形成阶段,主要是在1978 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建设和发展,林业作为支撑国家财政收入的生产部门之一,主要的任务是经营用材林和木材生产。

  第二阶段是认识转变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沈先生从侧重人工用材林培育到逐渐关注林业的全局问题,强调多林种协同、可持续发展,首先提出了天然林保护问题。沈先生认为天然林需要加强保护,保护具有重要防护作用及具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天然林是当下最为紧迫的工作,同时提出,保护原有森林要同扩建新的森林和全面提高森林生产力相结合。在经营的过程中要注意禁伐不是一味地“保护”,要进行适当的科学经营,才能使天然林处于健康、稳定、综合、高效的优良状态。在研究中,沈先生还认为应该将过去受学科分割影响的“造林”和“经营”合并起来,把人工林培育和天然林培育纳入到同一个学科轨道上统筹安排,在混交林的营造工作中也应充分理解和运用“人天混”的概念,依靠深刻的认识和科学预测,达到定向培育的目标。天然次生林改造是充分运用混交林培育技术的重要场所。

  第三阶段是认识深化阶段,从2000 年伊始至今。进入新世纪后,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全社会对林业的生态作用取得共识。沈先生认为天然林保护同天然林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天然林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多更好的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并为我国将来的木材安全提供保障。“禁伐”并不意味着完全的不砍伐,森林是需要经营的,天然林保护也不意味着发展停滞。从天然林保护中获取包括生态、经济在内的多重效益,这就要求对森林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的可持续经营(含利用)。天然林保护是走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支撑。在一段时期内提倡的禁伐、限伐为核心的天然林保护,主要是为了使长期遭受粗放采伐过度利用的森林资源休养生息、恢复生气。而林木采伐既是一种利用手段,又是一种育林手段,做不好可能伤害森林,做好了反而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提高森林质量。沈先生还认为,天然林保护要不同地区区别对待,要有坚定性和灵活性,坚决制止各种乱砍滥伐、超额采伐;同时进行森林恢复工作,针对不同起源、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生长状况等的天然林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协调各方进行天然林保护的工作。


3.天然林的保护与利用能否协调?

   沈先生曾对发展速生丰产林以缓解天然林危机的想法十分赞同,也从木材安全的角度论证了该想法的必要性。但在考察新西兰所得到的一些启示中,沈先生重点提出了天然林生产木材的可能性,提出即使在新西兰这样一个人工林生产的木材数量很丰富的国家,不可能、也不必要把天然林中的木材生产完全停止下来。一方面是因为还有对天然林中生产优质木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严格管理控制的条件下,天然林中的木材利用并不一定与保护天然林的目标相矛盾。

   沈先生指出,如果采伐利用在数量上是节制的,伐区小而分散,山地森林以择伐为主,伐后保证及时有效更新,那么森林保护和利用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北欧的芬兰和瑞典、中欧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重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同时,森林的利用强度高,但单位面积生产林木利用量均低于平均生长量,这些国家天然林经营的实际情况是值得借鉴的。沈先生还以俄罗斯为例提醒我们要重视天然林经营。他指出,俄罗斯的森林分为3 类: 第一类是保护林,第二类是真正要好好经营的,第三类是可以大面积采伐的粗放经营的森林。但我们学习了人家粗放的一面,没学到人家细致经营的一面。

   沈先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天然林保护的思想和看法,内容涉及较广,可以将其概括归纳为由指导思想、经营管理方法(思路)、相关技术、政策及学科体系五大板块支撑的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见下图)。


  首先,天然林保护应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保护天然林,科学经营,践行生态保护与建设,以获得优质森林资源为指导思想。

  其次,根据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主要以森林培育经营为主,注重择伐、卫生伐等工作,注重林木病虫害防治,针对不同起源、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生长状况等的天然林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同林分要区别对待,要注意利用的数量,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是否得当。

  再者,借鉴运用森林培育与保护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混交林培育、病虫害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木材科学与工程等,作为开展天然林保护关键经营技术的研究内容。

  再次,制定相应的天然林保护政策,注重天然林保护的坚定性和灵活性,坚决制止各种乱砍滥伐、超额采伐,灵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天然林下达保护任务。

最后,构建以森林培育学、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森林游憩、森林经理学、环境学、信息学、机械化等多学科在内的学科体系,作为天然林保护的理论支撑依据。

 

—— 部分内容引自公众号森林多目标经营与管理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xf@cern.ac.cn TEL:185860256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