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2019年度工作总结暨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作者: 大兴安岭站 更新时间: 2019-12-23

12月21日8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度工作总结暨学术交流会于巨华嘉禧酒店三楼2号会议室顺利召开,自治区生态定位观测网络中心李丽娜主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铁牛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岳永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建国研究员、武警警种指挥学院王立明教授、内蒙古大学吕昌伟教授、内蒙古气象局代海燕研究员、内蒙古根河气象局局长王云龙、主任高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通量技术经理杨全、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郑宁等出席本次学术交流会,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代表、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会议,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张秋良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李丽娜主任致辞,首先李主任对大兴安岭生态站2019年的工作成绩表示祝贺,希望生态站2020年将继续保持高标准、高水平的工作质量。随后,铁牛处长讲述本省国字号生态站的发展和突出贡献,对未来生态站的成长寄于期望,并提出三个希望:希望生态站进一步发挥学术影响;希望生态站总结会以学术角度从生态站逐渐倾向学院乃至学校、成为一个品牌活动;希望生态站进一步提升其开放服务功能,做到长期监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接着,岳永杰副院长介绍林学院的先进科研设备及人员组成,对过去一年学院工作总结,提出学院现存问题并作出相应解决方案,指出在未来工作中要重点调整队伍配置,要以优秀的师资力量培养出卓越的后备军。接下来,郝帅老师做生态站2019年工作总结,对大兴安岭生态站过去一年的重点工作进行汇报。


朱建国研究员讲解他的实验研究报告,以各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稻田生态影响的数据,引起在座来宾的学术共鸣并进行交流探讨。之后,吕昌伟教授汇报有关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及实验工作的进展,以各大数据及近几年的调查报告为辅,几十分钟的讲解让在场学者温故了土壤学的知识要点。代海燕研究员分享东北地区的生态问题并进行探讨讲解,其中还进行东北生态与呼市生态的比较,突出彼此的不同与值得借鉴发展的方面,让大家能更形象的理解研究内容。随后,杨全经理解释涡动相关原理及系统组成,以大数据、实验报告作分析,详细讲解实验内容。最后,应用科学家郑宁进行补充,全面杨全的实验内容,分享涡动通量观测数据的处理和保障,介绍背后团队的经验实力,希望能为生态事业发展提供帮助。自此,上午场的活动圆满结束。


下午的会议于13:30分开始,首先由武警特种指挥学院的王立明教授对大兴安岭雪生态控火理论与技术研究设想的报告,解释了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生态学理论,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同学来研究,滑永春老师基于遥感森林积雪与春季森林火灾关系的研究,证实了遥感技术对林火监测的重要意义,由我校博士研究生田原的高寒地区针叶林树干径变化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为之后的森木培育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我校硕士研究生周蕾对东北岩高兰对低温的生理响应及她的同学张雪影对不同遮光水平对对东北岩高兰生长特征的影响,为东北岩高兰这一保护物种的人工培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15:30分,会议茶歇15分钟后,我校硕士研究生杨芳健介绍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重度火烧迹地林分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为林间过火地带的生态恢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硕士研究生包田梅关于兴安落叶松林采伐迹地植被恢复对比研究,为接下来的植被恢复工作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本科生甄雅星的基于热重分析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典型乔灌树种及其地表死可燃物热解特性研究,最后,由林学院大兴安岭生态站站长张秋良教授对生态站2020年年度工作重点及会议总结,表扬了同学们对于学术交流的热情,同时也指出了关于野外观测时候遇到的种种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度工作总结暨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文字记者:李彬涛 马瑞 张之月

实习记者:宿程羿 黄显茱

图片记者:王烁 杨东旭

实习记者:王嘉祺 邢祥志 孟繁庆 徐顺然

编辑:张之月 马瑞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xf@cern.ac.cn TEL:185860256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